近期投資者關注熱點50問(1-20)

更新日期:2012/9/14 11:40:19

近期投資者關注熱點50問(1-20)
為了進一步增強廣大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認識和對市場關注問題的正確理解,提高行業服務水平和投資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培育健康的市場生態和投資文化,我們在前期證監會領導講話和投資者保護局對投資者答复的基礎上,彙編整理了《近期投資者關注熱點50問》,供大家參考。
1、資本市場如何在推動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發揮作用,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答: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對於引導社會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資本市場在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過去30年全球最重要的四大新興產業——計算機、通訊、互聯網和生物製藥,都是通過資本市場發現和推動成長起來的,未來中國經濟轉型成功需要有一個強大資本市場的支撐和推動。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也使我國資本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經濟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市場化都處於快速推進時期。這既為資本市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證券期貨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資本市場非常年輕,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時也充滿旺盛生機,擁有著最廣闊的前景。
同時,中國的股市在反映實體經濟方面確實存在許多脫節現象,但是從中長期過程來看,二者的走勢基本一致,否則不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在20年時間裡,能夠建立起規模名列世界前茅的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
作為一個後發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夠完善。最突出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市場波動劇烈,過去幾年尤為突出,以上證指數年末收盤價為例,2006年上漲130%,2007年上漲97%,2008年下跌65%,2009年反彈約80%,最近兩年市場又明顯下跌;二是市場結構不能體現優質優價,許多時候恰恰相反,這意味著資源配置效率被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和投資者利益都受到不利影響。這些問題將通過資本市場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去解決,使得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互動更為健康順暢。
2、如何看待政府調低經濟增長的目標值至7%?
答:“十二五”規劃確定年均增速7%,降低了政策預期目標,為的是能夠統籌兼顧更多方面。國際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不會懷疑,中國仍將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體之一。
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但速度不等於一切,結構、效益、環保、安全也同樣重要。從全局來看,我國存在加快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經濟適度減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宏觀調控的結果,有利於持續健康發展。
3、有人說中國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偏高,外向型經濟體受到外圍市場需求影響大,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一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通常用進出口貿易總額/GDP和經常貿易差額/GDP來衡量,2011年進出口貿易總額/GDP(按12個月均匯率計算)為50%,經常項目差額/GDP為2.8%,分別比2006年65%和2007年10.1%峰值有所下降。匯率和GDP核算方面的差異導致了所謂的對外依存度數值較高,達50%以上,實際上中國不會比美國和日本更依賴外部經濟。
總體來看,我國經濟是典型的大國經濟,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國際環境的影響其實不如想像的那麼大。儘管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使得國內很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凸顯出來,但都可以通過發展來逐步解決。
4、如何正確看待上證指數“十年股指歸零”的說法?
答:2011年底上證綜指數值確實和十年前一樣了,大致在2200點左右,但是這不意味著投資者十年無收益。理由在於:
第一,股指是時點數也即存量,收益是區間數也即流量,不具可比性。上證綜指從1991年創立以來,大幅波動,如果選擇在最高點,就增長了61.2倍,這並不意味著對應時段裡買了股票的人收益達到那麼多倍。
第二,上證指數的成分和權重期間有很大調整。如採用絕對可比口徑計算,過去十年股指累計漲幅為28%,年均漲幅為2.5%;加上分紅等因素,指數投資收益率為40%,年化投資收益率為3.4%。
第三,由於指數的不可比性,相同指數水平反映的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完全不同。 2001年6月平均市盈率接近60倍,而2011年12月只有約13倍。至於現金分紅收益,那就更無法相比,現在的總量比十年前增加12倍。
5、我國證券市場近些年的改革發展成績巨大,國際上都得到了普遍認可,但是國內投資者卻沒有得到很滿意的回報,問題的根本性原因何在?
答:我國股市近幾年的波動幅度確實很大,大漲之後又大落,就最近兩年來看,由於持續下跌,投資者虧損面較大,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普遍沒有賺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複雜,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結構還不夠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不強,市場運行的體制和機制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目前市場各方密切關注的發行體制改革、上市公司分紅和退市製度的完善,以及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等都非常關鍵。市場存在的“新股熱”、新股發行“三高”、“惡炒小盤股”等現像都與上述制度安排和監管操作方面的問題有關,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對此,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辦法。
6、中國作為一個高儲蓄率國家,為什麼企業覺得融資難,居民又覺得投資機會少呢?
答:作為高儲蓄率國家,我國總體上並不存在資金短缺,但存在嚴重的結構不匹配、不適應的現象。
一方面,居民、機構和企業都覺得欠缺滿意的金融投資渠道,銀行存款超過80萬億元,很少有能夠跑贏通脹的理財產品。
另一方面,許多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研發項目、創新型企業和創業者個人得不到及時充足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大型績優公司股票價格比平均水平低了約40%。
這說明,目前的融資結構不夠平衡,資本市場機制還很不健全,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對接機制和渠道,這也是下一步資本市場改革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7、中國金融體系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直接融資內部結構失衡表現在哪些方面?金融體系結構失衡有何危害?
答: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的失衡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直接融資比例遠低於間接融資,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銀行業為92%,保險業和證券基金業只佔8%左右,金融風險過度集中於銀行體系;直接融資中企業信用債券市場發展遠滯後於股票市場發展,未對企業形成預算硬約束;股票市場一級市場估值高於二級市場,藍籌股估值遠低於績差股,“優質不優價”。上述情況一直未得到顯著改觀,制約了金融體系化解金融風險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功能的發揮。
就直接融資自身而言,結構也很不合理。股票債券比例失調,公司類信用債的餘額不到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債券市場仍以國債、金融債等利率產品為主,公司類信用債券佔全部債券存量的五分之一。在公司類信用債券中,交易所市場嚴重滯後,銀行間市場託管規模佔比為97%,兩個市場尚未完全實現互聯互通。
金融結構失衡的危害主要體現在:過度依賴信貸的金融體系存在內部脆弱性,一定環境下會形成系統性風險;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必然不足,對“三農”、科技創新型企業、文化創意企業的金融服務遠遠不足,民間資金多投資難而中小企業多融資難的矛盾非常突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經濟生活中存在比較嚴重的金融壓抑現象。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1—2012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第26位,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排名第48位,金融服務便利程度居第60位。
金融體系的結構失衡是潛在的風險因素,也是我國金融市場不成熟的表現,造成了資源配置低效,制約了金融體系的功能發揮,妨礙了市場的穩健運行,應當引起社會各方的重視。
8、直接融資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答:直接融資是以股票和債券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實體經濟是基礎,是根本,“百業興,金融興;百業穩,金融穩”。同時,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對於引導社會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經20多年風雨,我國已建立起一個市值排名全球第三的股票市場,一個餘額居世界第五的債券市場,還有一個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貨市場。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推動著發展方式轉變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但是我國直接融資仍嚴重滯後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間接融資佔比還是太高,銀行在全部金融機構的資產佔比超過了90%,集中了過多風險於銀行。很多企業,特別是創新創業型企業,早期條件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因此,需要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國務院不久前作出決定,要支持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創業板、場外市場和私募債券都需要加快步伐。
9、中國股市如何培育和吸引一些有較好成長前景的企業?
答:資本市場因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特點,比較容易組織動員資源從事創新創業活動,天然具有推動高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資本市場在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過去30年全球最重要的四大新興產業——計算機、通訊、互聯網和生物製藥,都是通過資本市場發現和推動成長起來的。美國資本市場與高科技的緊密結合,支撐了其科技持續領先。國際上諸多有識之士認為,歐洲高科技產業落後於美國,並非由於歐洲科技發明的落後,而是由於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落後。
在下一步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中,場外市場、櫃檯交易、私募股權等市場的架構設計,要重點考慮知識和技術創新型企業、現代農業企業、小型微型企業的特徵,做出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切實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彈性和包容能力,使不同特點的創新型企業都能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以更好地推動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是中國未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10、未來一段時期裡,證監會有哪些工作重點?
答:證監會明確了三項工作重點:
第一,改善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市場誠信水平、堅決打擊內幕交易,當好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守護人。
第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其薄弱環節的能力。實體經濟是基礎,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引導社會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第三,支持科技創新和文化進步。在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中,場外市場、櫃檯交易、私募股權等市場的架構設計,要重點考慮知識和技術創新型企業、現代農業企業、小型微型企業的特徵,做出有針對性的製度安排,使不同特點的創新型企業都能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以更好地推動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上述幾個方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為投資和融資、服務和回報、風險和收益是無法分割的整體。
11、在加快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方面有哪些打算和工作部署?
答:在監管工作中,誠信和懲戒這兩個詞都很關鍵。誠信兩字,誠是重心,有誠才有信;懲戒兩字,戒是重心,為了戒才要懲。所以去年年底以來,證監會已經向社會公佈了30多起證券期貨違法案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證監會擬制定《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的誠信監督約束,目前該《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今後,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依然要加大打擊力度,發現問題要更快處理,絲毫也不能手軟。另一方面,證監會也提出,要提高辦案的附加值。就是說,懲罰並不是目的,關鍵是要通過案件的查處,發揮警示作用。
內幕交易是各國市場監管中面臨的共性難題。查辦內幕交易案件,涉及的主體和賬戶數量多、分佈廣,尤其是證明違法犯罪者知悉、傳遞內幕信息的難度很大,查證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從社會觀念看,很多人還認為內幕交易不是犯罪,這在其他國家也一樣,比如日本,25年前才把內幕交易定為犯罪,人們的警惕性是逐步提高的。此外,資本市場是全國性的統一市場,而上市公司分散於各地,在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銜接上也存在不少困難,除地方保護主義因素外,也存在執法機構缺少專業人員的問題。
證監會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打防結合,充分發揮已有的綜合防控體系的作用。此外,有些制度安排也可能需要藉鑒國外的一些有效做法。比如,在一些國家,和解制度在內幕交易查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調查者接受監管部門的執行措施,但既不承認也不反駁相關指控。這樣既能提高監管實效,使受損害的其他投資者相對迅速地獲得賠償,也能產生足夠的懲戒效應。
12、2012年證券期貨市場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答:“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為證券期貨市場的發展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專業化的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擴大多個領域的對外開放都非常重要。 2012年要取消約40%的行政審批項目,有的會下放和合併。最迫切的任務是深化發行體制改革,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
13、目前國內債券市場建設的現狀如何?管理層對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哪些構想和推進方案?
答: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管理不統一,償債的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信用責任模糊。不同的部委審批,最大的問題就是提供了某種隱性的背書或擔保,長期積累下去就會形成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證監會正在製定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實施方案,市政債和機構債也在積極研究推進之中。按照國務院要求,人民銀行、發改委和證監會初步建立了公司信用類債券的部際協調機制。現階段,證監會著力推進債券市場製度規範的“五個統一”:統一准入條件、信息披露標準、資信評級要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和投資者保護製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場內、場外市場互聯互通,逐步建設規範統一的債券市場。
14、債券市場產品創新突破口在哪裡,有哪些新產品可以推出?
答:債券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比如發展高收益債,目的是彌補債券市場製度空白,更好滿足社會多元化投融資需求。
證監會正在研究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作為公司債的一個種類,它包含高收益債的市場需求,但又不局限於高收益債。發行此類債券符合法律規定,也有利於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工具和途徑。
證監會已對地方政府、發債企業和中介機構做了初步調研,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方案。此外,如市政債、機構債等,也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分散銀行體系風險。監管部門將認真研究,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這兩類債券產品的發展。
國債期貨經過長期的精心準備,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推出實施。國債期貨對於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套期保值和化解市場風險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商品期貨市場也正在迎來又一個繁榮興旺的春天。
15、證監會的新股發行製度改革中對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上做了哪些安排?
答: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各項製度規則制定的核心原則,在新股發行製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著力於完善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核心目的是促使新股價格真實反映公司價值,實現一、二級市場的協調健康發展。具體做出以下安排:首先,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製度建設,強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全過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其次,明確發行人與中介機構、詢價對像等的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都是直接著力於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措施。第三,結合我國市場投資者的結構特點,提高了網下配售比例,同時明確了網下向網上的回撥要求,體現了重視中小投資者參與新股的意願,兼顧了推動市場不斷規範和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積極保護。第四,引入獨立第三方對擬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進行風險評析,旨在為中小投資者在新股認購時提供參考,幫助中小投資者更加準確、深刻地判斷發行人的風險。
16、新股高價的危害性在哪裡?如何完善新股定價機制抑制“三高”、惡炒新股等現象?
答:新股高價的後果造成市場生態惡劣,還會帶來資源浪費、毒化社會風氣、助長造假和違法違規行為,而且從最基礎的層次上扭曲了市場結構,決定了股票未來持續走低的趨勢,所謂“牛短熊長”就成為必然。這種世所罕見的高價發行現象的形成原因非常複雜,有體制問題,也有監管問題,還有社會文化、投資習慣、市場心理等多種因素,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治理。重點從增強買方定價約束、加大承銷商定價責任、提高股票流通性、加強對定價行為的監督等方面,完善定價機制,抑制“三高”、惡炒新股等現象。
深化發行製度市場化改革,是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的一項重點任務。長期看,還必須不斷強化信息披露質量,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法制環境,大力引入機構投資。從發行監管的角度看,要更加專注於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不斷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抑制包裝和粉飾業績。 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製度建設,強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全過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
17、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否會取消審核制並走向註冊制?
答:實行審核制還是註冊制,並不是問題的核心。關鍵在於如何界定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平台和其他市場中介的職責和義務,如何保證企業能夠完整、準確、充分地披露相關信息。在那些實行註冊制的市場,有些審查得比我國要嚴得多、細得多。
證監會應該進行合規性審查,發行人、中介機構和投資主體均應歸位盡責。近期,證監會重點從增強買方定價約束、加大承銷商定價責任、提高股票流通性、加強對定價行為的監督等方面,完善定價機制,抑制“三高”、惡炒新股等現象。
18、為什麼業績好的上市公司不分紅?分紅後能不除息嗎?
答:證監會有監督和約束上市公司分紅的製度,並高度重視引導上市公司回報股東事宜,近年來,上市公司的分紅意識也逐漸增強,回饋投資者的力度也逐年增加,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股本約束和投資回報機制還比較薄弱,一些上市公司分紅意願不太強,主動回報股東的意識明顯不夠,主要表現為:一是分紅股利支付率總體偏低。 2001年至2011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占淨利潤的比例僅為25.3%,而國際成熟市場該比例通常在40%左右。二是在股利分配形式上輕現金股利。之前的三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占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41.69%、35.85%和30.09%。預計2011年度現金分紅比率會提高。三是相當數量的公司未詳細披露不進行現金分紅的具體原因。這些都對上市公司整體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也影響到市場的氣氛和投資者的信心。
但需要說明的是,《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屬於公司自主決策事項,只有董事會和股東會才有權決定是否分紅。因此,監管部門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經營的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具體措施包括:要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做好利潤分配相關信息披露;澄清獨立董事、外部監事的相關立場和態度;引導上市公司明確股東回報規劃;降低上市公司與分紅相關的操作成本;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決策過程、執行情況以及信息披露的監督檢查等。相信這些舉措將起到積極作用。
除權除息所形成的價格,只是作為除權日當天個股開盤的參考價,如果大部分人對該股看好,委託價較除權價高,經集合競價產生的實際開盤價就會高於除權價,反之則相反。由此可見,除權除息價並不一定就是投資者買賣的價格,不會因此影響投資者的收益。關於分紅扣稅問題,證監會也一直非常關注,為適應市場變化,正在積極協調降低公司與分紅相關的操作成本,提高對股東的回報。
19、如何推行和落實上市公司分紅制度?
答:根據《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屬於公司自主決策事項,只有董事會和股東會才有權決定是否分紅。監管部門將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經營的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具體措施包括:要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做好利潤分配相關信息披露;澄清獨立董事、外部監事的相關立場和態度;引導上市公司明確股東回報規劃;降低上市公司與分紅相關的操作成本;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決策過程、執行情況以及信息披露的監督檢查等。相信這些舉措將起到積極作用。
對累計淨利潤為正數但未分紅的公司的情況,證監會派出機構前期已進行了調查摸底,將督促公司充分披露其未分紅的具體原因、未分配資金的用途和預計收益、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不吻合的原因等信息。對未按承諾比例分紅、長期不履行分紅義務的公司要加強監管約束,幫助企業牢固樹立回報股東的觀念,持續推動企業完善其公司治理。
20、退市製度和理性投資有怎樣的關係?退市將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強制退市,是否會造成投資者的投資打水漂?
答:退市製度的研究出台有助於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等正確投資理念的形成。長期以來,有部分投資者熱衷於炒作業績差公司和所謂的“殼資源”,究其根源,除了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念頭以及盲目跟風的投資行為之外,主要原因是我國證券市場上一些業績差的公司不斷演繹著“不死鳥”的傳奇,大量ST板塊的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和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進行利潤操作,規避了現有退市製度。這種狀況助長了投資者非理性的投資行為,認為儘管公司連年巨虧也不會退市,從而豪賭借殼重組獲取暴利。有投資者在座談會上明確表示,沒有退市,投機氣氛很難改變。因此,落實嚴格的退市製度,有助於引導投資者理性、價值投資,形成健康的投資文化和氛圍。退市製度作為資本市場的“淨化器”,能夠促進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在競爭中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從源頭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沒有經營的壓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上市不是進了保險箱,需要嚴格的淘汰制度督促管理層認真經營公司,不斷開拓進取,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投資者的信心也需要優秀的管理團隊、有潛力的上市公司來提振。從長期看,退市製度有助於形成市場吐故納新的動態平衡,有助於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不斷提高,從而從源頭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退市製度的製定過程中將會充分考慮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不能理解成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買單”。在退市製度的研究制定過程中,證監會在製度設計層面將考慮保護投資者的機制。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制定了《關於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製度的方案(徵求意見稿)》和《關於改進和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退市製度的方案(徵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同時,投資者在投資績差股時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樹立起“買者自負”的意識,培養控制資產整體風險的止損意識。當一家上市公司因為宏觀經濟因素、行業因素、經營因素等導致退市,在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了應盡披露義務的前提下,投資者要自行承擔投資判斷的結果,期盼不理性的投資行為由國家買單是不切實際的。

法律聲明

深圳信隆健康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均以政府部門的最終審批及正式法律檔為准;
解釋權歸深圳信隆健康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敬請留意。